查看原文
其他

幸福的路我们一起走

2016-11-30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置顶本公众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幸福的路我们一起走

——洛阳高新区实验小学践行新教育纪实

作者|史静霞|洛阳高新实小校长

 

        “西连丘壑,隐秦岭之余脉;东傍王城,显帝都之气象”,八百里秦岭、八百岁周朝在此涅槃。北倚周、南面洛水的洛阳高新区实验小学成立于2010年,在周文化的滋润中几经变迁,逐渐在风雨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办学之路。




        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因为年轻,所以尽显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学校自2014年高新区加入新教育以来成为第一批实验校,坚持以“新教育·新生命”理念全面统领学校的特色发展,倾力打造“新生命教育”特色学校。


        从学校“明德楼、启智楼、博学楼”等一脉相承的楼名到“踏实、扎实、日高、日新”的八字校训,从生态园、绿竹园到休闲书吧、艺术长廊,雅致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为高新实小每一个生命的茁壮成长提供了高营养的土壤,以其特有的文化特点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从书香童年建设到每月一事,从师生共写随笔到构筑理想课堂,高新实小处处都散发着生命气息和生命活力。学校开发的特色鲜明的生命课程体系——生命的德育课程、生命的阅读课程、生命的艺术课程和生命的校本课程,关注着每个生命,关注当下,给每个学生的生命绽放提供平台。“完美教室”的缔造又为孩子们尽情释放生命的活力提供最温馨的空间,让教室既成为图书馆、实践场、探究室、操作间、展览厅、资源库,也成为习惯养成地、人格成长室。



高新实小虽然是所年轻的学校,但是在短短几年里一直在稳步前进,超越自己,目前已经获得“中原名校”、“洛阳市特色学校”、“洛阳市规范化学校”、“洛阳市学校管理优秀单位”、“洛阳市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洛阳市文明单位”、以及“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

相识新教育——

创新思维,探索前行


新教育人常说这样一句话:“与种子相约,收获果实,与岁月相约,收获厚重。” 我们与新教育相约,收获的是希望与梦想,新教育使我学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学校在生命文化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探索实践的基础上,2014年结合新教育实验校的成功经验,找准新教育与我校的“生命文化教育”核心办学理念契合点的融合点。本着新教育实验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找准实验的抓手,抓几点带全面,避免多而不精、多而不实,流于形式。我们结合新教育四大改变、十大行动,以七项工作为切入点,这七项工作是:1.营造浸润生命的环境文化;2.开发丰盈生命的菜单式课程;3.打造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4.关注生命的德育主题月;5.缔造完美教室;6.关注生命健康的大课间;7.健全走班选课的新艺术课程。在新教育召唤与引领下我们深耕细作,一路走来,脚步越发坚定。




二、

相知新教育——

扎实实验,精彩生命


(一)丰盈心灵“菜单式”课程


课程,不仅是“课”,还是“程”。“课”指内容,“程”是进程。课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进程中师生的共同穿越。只有经历了师生的穿越,课程才能显示出真正的价值,否则永远只是一个设想与计划。我们新教育新生命课程是让教师与孩子们“精彩”起来,是他们用生命共同穿越之后悟出来的。为了让孩子们深度卷入课程,老师们设计并组织开展了系列化的“菜单式”课程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铺设的跑道。一次又一次的经历、探究、实践、体验,孩子们用故事与诗歌,用书籍与生活共同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生命密码。


1、“晨诵、午读、暮省”儿童阶梯阅读课程


开放学校图书室和年级书吧、完善班级图书角。学生最经常的读书场所是教室,成立班级图书角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方便,每个班级开学初从图书室选取100本图书,也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书本带到教室和大家交流,保证每个班级图书角的数量,保证同学们有书读、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同时,成立年级书吧、各个楼层也有书吧;所以同学们在教学楼里目之所及都能看到书,在书香里成长。


学校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切入点开展学生读书活动。晨诵——为每一天注入生命源泉,每天20分钟的晨诵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习惯。每天早晨,语文老师结合《每日一诵》和具体的节日,联系当下的生活,在每个生命的黎明,精心选择适合的诗歌,让诗歌真正走进孩子的生命里,让孩子们的心灵在每个生命的黎明得到唤醒,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由此开启一天的学习。有的老师还开发了自己的诵读专题,如赵向辉老师进行宋词的欣赏,杨燕燕老师开展水仙主题,崔进老师开展生日诵诗。




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每天的2:10—2:30是学生的午读时间。每个年级每个月都有共读书目,每天中午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带孩子们进行共读,一二年级老师给孩子们念绘本、读故事,3—6年级采取不同形式来共读,有时孩子们静悄悄地读书,有时由同学朗读……在共读过后,五年级排练生命剧《夏洛的网》,孩子们在剧中穿越,体验成长。


同时,我校以读书节来带动全校的读书活动,9月28日为读书节启动仪式,以八个一贯穿始终,每月共读一本书、每班召开一次读书主题队会、每班上一节读书交流会,期末评选出读书优秀班级、读书小明星、书香家庭。


暮省——让孩子学会反思的生活,学生在自己的《读写绘》本上写下或者绘出自己从诗歌中、从美文中、从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中体会到的感受。鼓励3—6年级的孩子写暮省日记、亲子日记。一部分孩子已经养成了写日记、与自己心灵对话的习惯。


学生读书,教师同样也动起来。暑期开放图书馆,每个老师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读并写读书笔记,组内交流读书感悟。实践新教育以来,全体老师们共读了《新教育》《喜阅读出好孩子》《致教师》等书;实验老师共读了《这一群有种的教师》《来自大西洋的飓风》等书;读书让教师们开阔了视野,充实了精神生活。新学期伊始,组织一年级老师们共读《新教育的一年级》,指导一年级老师开展晨诵、午读和读写绘作业。老师们认识到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持续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相约星期二”心灵相约课程


每周二下午硬笔书法课,要求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要重点指导书写方法与技巧。学生写字课上的作品要轮流在教室门口的蝴蝶展板上展出,要求每学期每位学生的作品都要最低展出一次。通过展示活动,每个班的作品在慢慢地进步着、提高着。在此基础上,我们打造了书法精品社团,每周一、三、五的下午,书法社团的孩子们在专业书法老师的指导下,徜徉在浓浓的墨香雅趣中,目前孩子们已经能够有模有样的书写毛笔字了。12月,学校还为书法班的孩子们开展了毛笔作品展活动,寒假快乐学习周期间,学校还组织孩子们进行了对联的书写,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洛阳市举行的小学书法比赛中,我校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方嘉烁等5位参赛学生的作品得到了书法协会的高度赞誉。


如果说晨诵、午读、暮省课程培养学生海量阅读,那么星期二的阅读课则是班级共读书的精读,是阅读方法的指导。老师们根据班级阅读情况,有时开展阅读指导课、有时开展阅读分享交流课,有时针对共读书目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读一本后,一二年级完成读写绘,3—6年级进行共写,老师、家长和学生一起书写读后感,让自己的阅读留下痕迹。每周二下午阅读课语文老师认真指导学生填写《阅读存折》,及时记录自己阅读的收获。孩子们通过大量阅读,不断完善、改进自己,在化茧成蝶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每年一次的读书节和校园图书超市,每学期的读书主题队会,每一节段的班级读书交流,每期评选出书香班级、读书小明星、书香家庭,评选出的读书小明星和校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每年寒暑假体验式作业的展示,让师生在展示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就这样,阅读课程以儿童阶梯阅读为根系,以相约星期二整本书阅读为枝干,以大大小小的老师开发的特色课程为绿叶,以活动展示为隆重庆典,构筑了师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风景线,也成了师生共同度过的一段段生机盎然的生命旅程。


我们倾情用一身书卷味,唤醒儿童的阅读需要;倾力用一路书香,温润儿童的生命精神成长,为孩子们精神打上靓丽的底色。




3、“快乐星期五”走班选课新生命新艺术课程


“新艺术教育”应该是朝向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艺术让校园成为美好事物的集聚地;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增加生命厚度。我们自主开发了非遗课程、牡丹课程等特色课程、数学绘本、毛毛虫之旅、童话剧等班本课程,32个新艺术课程,面向人人,让艺术的阳光普照,人人享受艺术,自由走班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里发挥优势,张扬个性,施展才华,呈人之美。走班选课新艺术课程,已铸成我校课程改革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4、生命体验式课程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是我校体验式课程的指导思想。基于这一思想,开学初,学校开展了“播下希望的种子”的生态园启动仪式。在这里播下一粒粒鲜活的种子,这既是希望的种子,也是责任的种子,更是生命的种子,孩子们用他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来呵护它们发芽、关注它们蓬勃的成长,学会去关注生命的成长过程。




5、关注生命健康体育课程


我校的阳光大课间独具特色,实现“德育、体育、艺术”并举。将大课间活动创新为一种体育课程,让孩子们通过这门课程,热爱运动,关注生命健康,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全套操分为四大环节,四套操的设计力争符合学生体育、身心发展的规律。伴随着音乐《小松树》,学生出操就进入了体育锻炼的热身过程,儿童第三套“希望风帆”广播体操、自编的《时刻准备》旗操、《小苹果》韵律操、深度冥想的放松操,四套操的设计力争符合学生体育、身心发展的规律,实现“德育与体育”并举。2015年暑期,我校被确定为足球特色学校。以“一课、一操、一赛”为载体,促进我校的足球特色发展。规定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将足球、篮球、网球定位我校的三大球,组建球队,使学生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养成终生锻炼的好习惯。


A、快乐的足球课:目前我校在每周每班四节的体育课中,专设一节为足球课,聘请足球俱乐部专职教练到校任教,以保证全校1300名学生,每周每人有大约40~60分钟接触足球的时间,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足球环境。


B、魅力的足球操:为激发学生爱足球、踢足球的兴趣爱好,学校编排了小学生足球健身操。每天的大课间时间段,将形成由少儿广播操、校园啦啦操、学校韵律操、魅力足球韵律操相互交替课程体系。


C、激烈的足球联赛: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的足球班级联赛让孩子们在绿茵场上逞英豪。




(二)专家引领教师成长,着力打造生命课堂


自从加入新教育后,我校在文教体局的支持下,“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学习和交流,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点燃了老师们的教育激情。如新教育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李镇西、吴勇,榜样教师赵素香、张硕果先后到我校指导新教育工作,他们给予我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给我们前进的信心和力量;我校也积极组织老师出去学习,例如组织老师到洛宁、焦作、海门开放周、金堂新教育年会、杭州“千课万人”,“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区里举行的《汉字知识讲座》、朱永新老师的报告和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洛宁县李婉君校长的讲座、“师韵武侯”教师成长与新教育实验……每次参加完培训和讲座都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梳理自己的收获。期末老师们的心得体会集结成册。这些培训和讲座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老师们的教育热情,提高了老师们的专业水平,调动了老师们开展新教育实践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构筑“理想课堂”也是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一,学校自创办之始,就从未停止对理想课堂的研究与探寻。我们认识到,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机体的中枢神经,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我们学习“打造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广泛借鉴叶澜教授关于“生命课堂”的理论及张文质教授关于生命化教育的探索。全面实践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纬度”“三境界”,我们把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的理念和做法直接拿来,千方百计落实在我们的生命课堂中。


如今,在对在生命课堂的探索中我们已经走过了七个步骤,从理论培训、理念先行到推出精品课,从提供研讨范本到“师傅”引路、“徒弟”学习,从“徒弟”上课、“师傅”指导到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探寻生命课堂的真谛,如今我们正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我们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出生命课堂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需要教师用生命去备课,另一方面需要用生命去教学,也就是“生命在场”,第三方面是用心关注、呵护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




生命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的价值。只有教师的成长才能带来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提升。为了提升教师教研水平,我校除带领老师们读书提高外,还开展“集体教研”。学校成立低语、中语、高语、数学、英语、综合六个教研组,各教研组将在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教研组内的做课研课活动,内容围绕我校的生命课堂开展,每个老师都认真按照要求上了教研课,先组内磨课,然后组内晒课,最后组内研课,老师们都有很大的收获和提高。同时,各个教研室也结合自己的教研专题开展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结果。同时,鼓励“闲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好方法共同借鉴。如今我校的生命课堂历经六个阶段,进入第七个阶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的生命课堂。在我校优秀名师的影响和带领下,在管理者的匠心独运中,教坛新秀脱颖而出,打擂比武捷报频传。省市优课评比一等奖,洛阳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洛阳市科技先进校……今年区优质课比赛,我校十八位老师参赛,在职老师中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写字等学科都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代课老师的优质课比赛也多学科获得好名次。这与我校平时扎实、踏实的教研作风分不开的。


除了每个老师参加的教育共同体外,我校还有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共同体、完美教室共同体、群文阅读实验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共同体,并多次组织不同共同体老师走出去参加培训、听课活动,提高老师的教育教研能力,开展实验研究。




(三)德育主题月关注生命品质


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是我校每月一事活动的核心理念。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每月一事活动的12个主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深入持久地开展养成教育。每月主题从开启仪式到行动过程,到活动总结,无不彰显出孩子们的行为变化。结合每个月的主题活动,每周五下午的班会时间,班主任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与月主题活动相关的精神盛宴。如“九月,让我们阅读十分钟!”书会指引方向,读书作为新学期第一个每月一事特别好,这个月校园里的到处都能听到《向着明亮那方》的诗句,相信孩子们会在某一个瞬间会理解其中的深意,向着明亮那方!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学生在活动和日常小事中学会做人,在做人中学会求知。2015年,我们重点开展好习惯的培养,编纂了《高新区实验小学好习惯养成》一书。一月一个主题,同时周末召开特色主题班会,孩子们在这个固定的时间内,感受自己的成长进步,老师在这个时间内回顾当月主题活动情况,回顾班级里的生活轨迹,让习惯坚持下去。“九月,让我们阅读十分钟”,开展读书主题活动,让每一个孩子爱上读书。为了让一年级新生感受成长快乐,珍视生命体验,学校还在9月1日为一年级新生举行了“一年级新生入校仪式”。这一天,家长与一年级小学生在《向着明亮那方》的旋律中,共同领取入学通知书,共同熟悉学校的生活。学校的活动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人生留下了难忘的一刻,将使他们终生铭记。




“十月,感恩月!”通过感恩月活动,教育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表达心中的爱,学会感受周围的幸福。分年级段展开不同的一系列的活动,“说说贴心话!”“讲讲亲情事!”“做做感恩事!”“算算亲情账!”等一系列活动。看着班主任们发自内心的感动写成的总结,看着家长们沾满泪水的“感恩月”感受,我们欣慰地看到爱在师生间、在亲子间、在同学间温情地传递!


“十一月,自信,从演讲开始!”这个月的活动就从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脱口秀”开始,从著名的演讲名片开始,从领略“我是演说家!”优秀的视频欣赏开始,孩子们由羞涩到试一试到各班小演说家的巡回演讲,孩子们这里找到了自信。


在学期末的时候,全校开展了“好习惯”主题活动展示会,并在本学期末评出全校的好习惯“十好少年”。


2016年我校开展“三礼教育”主题月活动,我们通过主题活动,规范了学生的站姿、坐姿、走路姿势,通过规范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懂得坐立行走的基本礼仪,逐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促使他们养成文明高雅的行为方式,展现了优良的气度与涵养。



三、

相爱新教育——

用整合创造特色,用特色铸就生命


通过近两年的新教育实验,我们更坚定了我们学校生命教育的理念,新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新模式,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和教师素养;提升了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新教育让我们的校园书香更浓,孩子们沐浴在书海里,沉醉在书香里,脸上洋溢着阳光的笑容,绽放着生命的华彩!


然而,在不断地实践、梳理、反思中,我们感到需要整合做减法,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整合,做减法,第三阶段就是整合课程,提升生命品质,整合我们原有的“儿童阶梯阅读课程”“星期二的心灵相约的整本书阅读”和“写字课程”,“每月一事德育课程”、“快乐星期五的走班选课的新艺术课程”。我们着眼于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为学生末来奠基,我们以培养学生的“五个一”为抓手,培养学生有一手好字,一些文雅气,一身好习惯,一种兴趣爱好,一项体育技能,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生活更有品位、生命更有价值!


2015年秋冬,我们整合了各个学科的老师一起来做了秋天课程和体育课程,如中年级开展的秋天课程——吟秋、唱秋、吃秋、画秋、写秋,由语文老师搜集秋天的诗歌和绘本,音乐老师教孩子们唱关于秋天的歌曲,科学老师讲解关于秋天的健康知识,体育老师带领孩子们秋游周山,美术老师指导孩子们做叶贴画,学校又开展水果拼盘比赛,最后孩子们写绘秋天或者写秋天的作文,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生命体验。




2016年春天来临时,我校根据“新教育新生命”的理念,结合三月“让生命绿起来”主题,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和“认识生命”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悟春天、认识生命。如“我与春天的约会”系列活动让班级选择参加:找春天、读春天、吟春天、说春天、唱春天、画春天、贴春天、写春天;让全学科老师参与,例如语文老师,选择带孩子们读春天、吟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科学老师,可让学生搜集树叶,并让学生介绍关于这种植物的知识;美术老师可以带孩子们画春天,做叶贴画、布贴画;音乐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唱春天……例如认识生命系列活动,也是每个班选择参加以下内容:1、看关于生命的绘本或视频;2、让孩子向父母了解自己的出生史,以及因自己的存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3、“我来做妈妈”体验活动;4、收集生命、人生的名言、格言(可结合三分钟演讲);5、收集让我们感动的热爱生命的故事(可结合三分钟演讲);6、护蛋行动,体味母亲呵护生命的不易;7、搜集叶子活动,感悟生命的唯一性;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从活动中受益匪浅,3月底征集《关于春天的故事》。例如六一班开展了护蛋行动、了解自己的出生史、在三八节帮妈妈做一件事等,孩子们用日记、作文记录了深刻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家长也和孩子一起亲子写作,深情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一班杨燕燕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发种子课程,每天收集一粒种子,并在日记上记录关于这粒种子的故事,孩子们穿越课程,通过该活动认识了种子,了解了该植物的特点,也提高了日记写作能力,使学习生活更加有趣。



同时,我校鼓励老师们根据班级特点和自身优势开发特色课程,老师们的研发热情被点燃,例如五一班赵向辉老师开发的宋词赏析晨诵课,六一班崔进老师开展的生日诵诗课程,四一班杨燕燕老师开展的水仙课程和梅花课程,五三班张亚楠老师开发的《抗战》课程、秋天绘本课程等等,都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在课程中得以成长。春节放假前美术老师黄梦迪和崔君璐老师组织全校开展春联课程,一二年级搜集春联、读春联、分享春联,3—6年级同学写春联、送春联,孩子们在活动中发展了特长,了解了我国的春联文化。



 

成长,是一种生命的姿态,成长是新教育的主旋律,回首两年走过的岁月,我们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认真梳理,似乎有清晰的路径可循:从纯粹的学习、模仿到扎实开展,到初步创造性地开展,并向彰显高新特色迈进。我们由盲目行走变为方向行走,由单个摸索到阔步前行,越来越多的教师的成长热情被点燃,并成为学校新教育实验的中坚力量,正应了新教育的那句名言: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实小的新教育人将深信希望,坚守理想,向幸福出发,与新教育长相随,永相守,走向那遥远的未来,相遇那最美的风景,展现最美的生命姿态!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特别链接——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賜时以光  

        与美好相约同行

        天地一教室

        借您一双做好教育的慧眼

        如何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

        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

        新教育的奥秘何在?

        用生命叙事——新教育故事汇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我是一个行动着的理想主义者

        新教育实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风起云涌新教育

       如何开展区域新教育实验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